近期,相關部門聯合發布《化工園區氣體檢測設備應用規范》,對便攜式多氣體檢測設備的使用提出了更細致的要求。該規范將于 2025 年 12 月 1 日正式實施,旨在進一步提升化工園區的安全管控水平。
一、設備選型新要求
根據新規,化工園區使用的便攜式多氣體檢測設備需同時滿足以下性能指標:
檢測氣體種類至少包含可燃氣體、氧氣、硫化氫、一氧化碳等四類核心氣體
響應時間不超過 3 秒,分辨率達到 0.1% LEL(可燃氣體)和 1ppm(有**體)
具備 IP67 及以上防護等級,適應化工園區復雜環境
配備數據存儲功能,至少可記錄 1000 組檢測數據
二、日常管理規范更新
校準頻率調整:由原來的每月一次校準改為每 15 天一次校準,每次校準需使用標準氣體進行零點和量程校準,并生成校準報告存檔
維護記錄要求:建立 "一機一檔" 管理制度,詳細記錄設備使用、校準、維修等信息,保存期限不少于 3 年
人員資質認證:操作檢測人員需通過專項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書,培訓機構需具備相關認可的資質
三、檢測流程優化要點
進入園區前需檢查設備電量、傳感器狀態及校準有效期,不符合要求的設備嚴禁使用
檢測路線應遵循 "先**后核心、先上風向后下風向" 的原則,重點區域需進行不少于 3 次的重復檢測
檢測數據需實時記錄,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啟動**提示機制:
一級提示(預警):氣體濃度達到限值的 50%
二級提示(警示):氣體濃度達到限值的 80%
**提示(緊急):氣體濃度超過限值
四、應急處置優化方案
新規特別強調了應急狀態下的檢測要求:
出現泄漏情況時,需采用 "扇形布點法" 進行快速檢測,確定泄漏范圍
檢測人員必須配備防爆通訊設備,確保實時聯絡
檢測數據需同步傳輸至園區應急指揮中心,為決策提供依據

當前位置: